首页 > 其它 > 正文
心中的弥勒②丨可邑小镇“阿细跳月”的发源地
07-26 17:37:46 来源:上游新闻

可邑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以北约21公里处,距石林景区约40公里。可邑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让我们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西南六省区市摄影联展采风团的镜头,一同感受可邑小镇的魅力。

“可邑”是阿细语为“吉祥之地”,是著名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之一。步入弥勒彝山的可邑旅游小镇,感受到的是最原汁原味的彝族生态文化。

走进大山中的可邑,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好客的村民、精美的壁画,酿成一杯浓浓的彝族阿细文化的美酒, 流连忘返。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能唱歌”,这就是弥勒市可邑小镇与神俱来的天赋。

DJI_0771.jpg

大三弦弹起来,巴掌拍起来,长号吹起来,狮子跳起来,刀叉舞起来,美酒端起来,彝歌响起来...阿细人用这种民族特有的方式欢迎着每一位前来的客人。

“阿细跳月”原称“跳乐”,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是阿细人男女社交的娱乐形式。

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并不时发出“哦、哦、哦!”的欢呼声。

DJI_08710.jpg

“阿细跳月”通常节奏明快,舞姿粗犷奔放,且有老人舞和青年舞之分。老人舞弹的是小三弦,舞步轻慢稳重。

DJI_0892.jpg

青年舞则弹大三弦,热情激越,舞步欢快奔放。在弥勒的民间一直流传着“大三弦一响,脚底板发痒”说法。

在历史缓慢冗长的进程当中,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历经了曲折沧桑的磨砺,最终成就为一朵艺术舞台的奇葩。

当节日或农闲,邻近村寨未婚的成年男女青年先约定聚会的时间地点,相会前,女方在林中梳妆打扮,故意磨时间,男方明知女方在梳妆,也故意把短笛吹得短促,把大三弦弹得急迫,一方急,一方缓,别有一番情趣。

微信图片_20210723170543.jpg

村寨中身穿彝族传统服饰少女。

自2003年以来,村里组织了50多人的阿细跳月队,扶持10户农民发展农家乐,部分村民开展了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开门迎客搞起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有了旅游收入。

微信图片_20210723170349.jpg

漫步在小镇中,随处可见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壁画,栩栩如生。

小镇上的“阿细舞狮”墙绘。

可邑村以“歌舞+旅游+扶贫”文旅车间发展新模式,让贫困户在跳月队跳舞、在景区当保安、导游等,帮助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上游新闻记者 鞠芝勤 特约摄影 李文勇 王涛 练恒 弥勒现场报道

编辑 王善昆 实习编辑 张玉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