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她9年“走教”2000多公里,将600余名学生“送出”大山
04-17 15:38:1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早晨,一阵琅琅读书声回荡在响滩完全小学的上空,让这里成为这个位于重庆梁平区袁驿镇偏远乡村最有生气的地方。

课后,老师邓巧林动身了,每周二和周四,在学校本部上完课的她需要走40分钟,到村小上道德与法治课。任教9年,在这条乡村小路上,她已经“走教”了2000余公里,将600余名学生“送出”了大山。

近日,邓巧林被评为“重庆好人”。

1.jpg

▲邓巧林为学生剪指甲

教书育人是她的理想

2011年8月,25岁的邓巧林放弃了父母为她安排在主城的工作,通过公招来到了离梁平城区56公里的响滩完小任教。

当时的学校并没有教师周转房,邓巧林只能住在离学校3公里外的袁驿镇上,每天早晚,她要花上近一个小时,步行往返于学校与住所。

刚到学校的她,就加入了“走教”队伍,从本部到村小,走公路需要70分钟,而另外一条荒废多年的小路,仅需要40分钟。为了节约时间,这条经过了发电站引水渠、河流、坟地荒山的小路成为邓巧林的首选,也成了她为孩子们送去知识的大道。

初到乡村任教的辛苦,让前来探望的家人心疼不已,一直劝她放弃这份工作,回到主城。

“这里有我的理想,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不会回去!”邓巧林的坚持在两年后换来了家人的支持。

2013年,她的丈夫辞职考调到袁驿中学任教,公婆为了解决她的后顾之忧,也从万州来到梁平,帮她照顾年幼的孩子。

2.jpg

▲邓巧林在课后与学生们聊天

把家访当作一种“走教”

一次班会课,让邓巧林在自己的“走教”工作中又加了一项:家访。

留守学生陈世源在《给父母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及埋怨,这个年幼的孩子在信中的真情流露让邓巧林感触颇深。

此后,除了上课,每个周末,她还会到学生的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把家访也当作是一种“走教”。同时,她还定期向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通报孩子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架起孩子和父母情感交流的“热线”。

在邓巧林的学生中,小芳(化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先天性智力残疾且患有癫痫病的她,尽管已经十几岁了,却仍然无法生活自理。

在邓巧林第一次上门时候,小芳的母亲就告诉她别来了,这是无用功。而邓巧林却没有放弃,3年来,每周三,无论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达,教小芳说话、做游戏。终于,小芳学会了第一个字:爱。

几年下来,邓巧林走遍了学生们所在的5个村35个组,走进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家里,也走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冯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