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铜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了哪些好经验?
03-09 12:37:18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下团参加审议时多次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市各地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其中铜梁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和实践较为典型。2月26日,重庆日报联合铜梁区委举行了“铜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并在铜梁建立了重庆日报首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理论调研基地,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对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区的鲜活案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和分析,全面系统总结了铜梁推进乡村振兴的好经验。本期《思想周刊》·智库专报推出两个整版,以期对加快推进铜梁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实践意义。

发力“四基”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唐小平

党的十九大以来,铜梁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遵循规律,把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发力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打破二元边界、畅通城乡血脉,推动城乡融合、镇村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先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全市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全面发力基础设施,让闭塞的乡村畅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铜梁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入手,推动城乡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改造干线公路、泥结石路、薄弱电网,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交通路变产业路、景观路,行政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村卫生室标准化率、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100%。守牢生态底线,全域推行“积分制”整治人居环境,落实“一化两改三不见”,村民由“一旁看”转为“一起干”,畜禽养殖循环化改造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均达100%。

全面发力基本产业,让贫瘠的乡村丰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铜梁坚持改革强农、科技兴农,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注重一产为本、接二连三,向规模化、绿色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迈进,推动农村生产力“二次解放”。针对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低、“人地钱”难以解决,组建城乡融合发展公司并设立基金,打通发展关节,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培育50万亩优质粮食、20万亩精品果蔬、10万亩精品花木、10万亩精品养殖。针对农民致富途径少,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农户通过土地、劳务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向闲置土地、闲置产业、已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大户带散户要集体经济,村均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入股农民户均增收2500元。针对小农户和大市场难以精准对接,发展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将“小品种”与“大品牌”、分散生产和规模经营相结合,打造铜梁龙柚、原乡小艾等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小船结队出海”闯市场。针对传统生产和现代农业难以有机衔接,整体谋划、一体建设60公里绿道,串起24个村(社区)、34个产业基地,形成120平方公里西郊示范片,推进宜机化改造,做大精深加工,做靓“西郊悠游”,推广“原乡慢食”“原乡驿站”,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

全面发力基层组织,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铜梁坚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牵住“人”这个牛鼻子,搭建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抓带头人这个“衣领子”,选用对“三农”有情怀、干“三农”有激情的带头人,全员培训、精准考核,全面推行“一肩挑”。抓年轻人这支“生力军”,给待遇、给政策、给出路,回引本土人才669名,成为“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抓服务村民和游客,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会客厅”,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完善休憩、用餐、购物等设施,让群众办事不出村、游客到村“坐得下”。抓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全覆盖建设乡村振兴“讲习所”,整合区镇村三级师资,实行群众点单、讲师配菜,以接地气、冒热气的话语宣传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全面发力基层治理,让无序的乡村和谐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铜梁把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从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入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增强获得感。建立延伸到村的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推动工作整合、力量融合、资源聚合,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好用好乡村振兴“理事会”,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从“新乡贤·好乡亲”中推选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完善议事协商制度,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大家说了算。倡导“铜梁最美的风景是人”,深化和风化人、新风沐人、惠风育人、清风怡人、暖风助人“五风浸润”工程,弘扬邱少云精神,冠英雄之名、塑英雄之形、铸英雄之魂,13万“少云志愿者”活跃在田间地头,获评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作者系中共铜梁区委书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耕细作

黄君一

发言摘编:这次重庆日报基层理论调研基地授牌仪式暨铜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成功举行,充分体现了铜梁区委区政府和重庆日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深谋远虑。本次揭牌仪式和座谈会的召开,也为铜梁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力。铜梁必须、也应当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在认真梳理和总结铜梁乡村振兴经验基础上,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力。一是抓紧编制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铜梁要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牢固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强化对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抓紧编制乡村振兴相应的专项规划,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做到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二是注重点面结合。面是基础,点是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点面结合。铜梁要精准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面发动、全面推进基础上,树立一批乡村振兴的好样板。既要全面推进,又要以点带面,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三是尊重农民意愿。推动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重物不重人、见物不见人偏向。四是保持持久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耕细作。铜梁要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部署、政策举措落实到位,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系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

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的形象传播网络

秦红雨

发言摘编:铜梁乡村振兴的谋篇布局,重塑了铜梁乡村形象,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值得总结的样本。接下来,铜梁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的形象传播网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打造优势突出的关键意象。铜梁的乡村形象是具有丰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铜梁龙成为我们国家重要节庆表达的关键意象。铜梁的每一个村庄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这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挖掘和转化。村庄的故事、村民的故事、外出打工人的故事、乡村改变的故事,可以通过口述史让这些故事承载着乡村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这不仅是一段乡愁记忆,更是未来铜梁文化发展、独特乡村形象塑造的强大源泉所在。二是加强他塑和自塑的结合。乡村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强本地融媒体的力量,主动作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更要借助自媒体技术、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铜梁要将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他们对“三农”的感情和创造,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介平台,通过摄影比赛、拍客大赛、短视频大赛等,让村民主动地写出来、说出来、拍出来,形成铜梁村民自己的自媒体矩阵和自塑阵地。三是提升形象传播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要讲好铜梁乡村振兴的故事,这是铜梁乡村建设的经验,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故事。乡村形象的塑造需要更宏阔的视野。比如,对于铜梁龙的传播,应该在中外对比中彰显我们铜梁龙的特色,在国内交流和国际传播中彰显我们铜梁乡村文化的自信。(作者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廖明辉

发言摘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铜梁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遵循规律、结合实际、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入手,内外兼修打造西郊示范片,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花园,农村呈现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新格局。铜梁坚持把人的素质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着眼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既塑形又铸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民风乡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乡村发展塑形铸魂。以传承弘扬“脊梁精神”和“少云精神”为内核,深入实施和风、新风、惠风、清风、暖风“五风浸润”行动,广泛开展美我家、写我家、拍我家、画我家、唱我家“五家”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新乡贤·好乡亲”系列评选活动。(作者系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以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卢向虎

发言摘编:铜梁坚持以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四基”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串联成片、融合发展;抓领头人、年轻人,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问题;抓基层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铜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铜梁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形成的一些好思路和好做法,为全市下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铜梁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土地是乡村最大的资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做好“土地”这篇文章。农村“三块地”即农用地、宅基地、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铜梁在做好“三块地”文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农用地方面,铜梁西郊片区在确保农地农用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土地租赁、流转、入股等形式推动农地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并充分打破村镇界限,成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西郊片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强对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整理整治,充分挖掘乡村的产业特色、风景风貌、历史人文等特色要素资源,植入龙舞、乡愁、红色记忆、爱情等文化元素和内涵,建设不同主题、多功能性的“乡村会客厅”,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推动乡村建设用地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宅基地方面,西郊片区六赢村充分利用农民的闲置房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进行标准化改造,发展民俗旅游,推动乡村农文旅实现深度融合。(作者系重庆社科院智库建设处处长、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铜梁乡村振兴

曾玲

发言摘编:铜梁西郊绿道建设选线很关键,是在对片区产业、村落房舍及山水景观资源进行充分摸底的基础上选定的,使得绿道既是一条交通线、一条产业线,也是一条景观线,实现了建设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通过合理的选线,让片区最好的资源沿线展开,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聚落,并对在地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创作了较多的文学、歌曲及影视等作品,通过八大乡村会客厅作为文化窗口向游客进行展示,铜梁西郊片区正成为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为了扩大乡村振兴示范的带动面,在未来发展中,铜梁要充分研究政策,进一步发掘乡村旅游资源,摸清闲置土地、房屋等存量资源,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以统筹增量空间,为产业融合升级打好基础,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进入创造条件。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让人记住乡愁重要的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掘铜梁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故事传说等,并构建文化体系,提炼文化要素,为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创研发,赋予产品生命,实现品牌创新。(作者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

“小船结队出海”开辟乡村振兴新航道

王茜

发言摘编:铜梁提出的“小船结队出海”克服了以往发展路径的困境。一是加强乡村资源的统筹规划。遵循生态资源生命共同体的内在特征和在地化属性,建成了一条长60公里,宽6.5米的彩色公路环线——西郊绿道。西郊绿道通过“串点连线,成片扩面”,将玄天秀水生态画廊、荷和原乡、西郊花语悠游谷等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区和5个镇街连成一片,构成了一个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的乡村发展空间。二是打造了“软规模”新业态,布局了包括5个镇街的沃柑基地、牧堂纯基地、桂花基地、荷和原乡、奇彩梦园、巴岳山、玄天湖、会客厅、电商小镇等34个多元化的新型业态。其最值得关注的经验是通过60公里的道路将分散的空间生态资源实现整合,扩大了生态空间的“租源”,在一定生态空间范围内,结合新生产力要素发展“软规模”投入的新型业态,组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发挥了乡村业态的集成创新作用,而这也正是未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三是铜梁致力于乡村“强组织”的打造,对已经发展起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培育区一级的投融资平台,实现区域经济综合一体化发展。(作者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智库办公室主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编好村庄规划

郭欢欢

发言摘编:铜梁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面上”开展县域村庄布局分类,将全区266个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种类型,为每个村建立“4+2”资源本底台账;“点上”探索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其中,编制综合性村庄规划166个、建设类村庄规划33个、指引类村庄规划67个,实现应编尽编。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打破了组、村、镇界限,整合了乡村优势资源,“串点连线、成片扩面”,把西郊片区培育成了“农村景观一流、农业产业一流、示范效应一流”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画卷。铜梁在深入探索完善村庄规划,支持乡村振兴上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作者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以党建结网善治强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刘莉

发言摘编:铜梁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牢固树立夯实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以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实践党组织领导下的“五治五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形成了一系列乡村治理实践经验。铜梁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各方面和全过程,建实基层阵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村支两委班子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细化网格,党建铸网,以点带面,全情掌控。整合治理队伍,以村社为基础,按照“1名网格长、3名网格员”的力量配备,明确履职清单,推动各类办理事项在网格“打结”,实现社会治理所有事项“一网打尽、一网兜底”。(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社会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智库专报荐读|铜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了哪些好经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