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你们爱的三毛今天78岁了!对话三毛侄女拨开5大谜团
03-26 13:41:47 来源:​封面新闻

三毛

封面新闻消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撒哈拉沙漠》《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让三毛成为一代青年人喜爱甚至效仿的对象。“原来女性可以有这样的活法。” 三毛的人生故事让很多人豁然开朗。

如果三毛还在,2021年3月26日,就是她78岁生日。有网友在评论区喊了声“三毛奶奶”,马上很多人惊呼:对这个称呼“不接受”,三毛永远年轻!

曾经跟三毛一起生活过十年左右的侄女陈天慈,写出了自己平生第一本书——《我的姑姑三毛》。她希望通过这些回忆,更深地理解自己这位平凡但又不凡的亲人。3月18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远在加拿大的陈天慈,在她看来,姑姑三毛“作为把中西文化交流渗在生活里的平凡人,她只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却活出了当时千万读者想要的样子。”

谜团之一

离世30年为何流量不亚于网红?

“她带着女孩子们看世界,她就是当时女性的眼睛。”

虽然已经离世30年,但三毛的作品,包括文字、音乐、电影等,以她本人的传奇经历,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大IP。她的书依然是书店里的常销货。每到1月她忌辰或者3月她的生日,在各种专业新闻或者自媒体平台上,都能刷到三毛以前说话的音频或者相关纪念文图,流量不亚于网红。

在陈天慈眼中,姑姑三毛“她其实就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她开了扇窗,无意间做了先锋,在远方留下足迹。”

三毛的影响力一直不减的原因是什么?自由流浪的精神?浪漫天涯的传奇?还是她的文学作品?抑或兼而有之?

在三毛的一些读者网络分享群里,会有很多90, 00 甚至05后的读者加入,让陈天慈好奇:“三毛走时他们都没出生呢,甚至连他们父母当时都很小。他们说是因为透过互联网,还有我们做的视频,一点一滴注意到三毛。了解到这个已经不在的人其实和现代并没有脱节,甚至她很多观念还是很超前的。像是我书中提到的《学渣有奖》文章中,三毛鼓励我们考最后一名有奖品拿,这个教育观点到现今也不常见到。所以一个人能让人怀念多久,我认为除了经典的不朽,还有很多视乎于和读者间无形的交流是否能持续,能共情。”

是亲人,也是知音。陈天慈对三毛作品有深入的分析,“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多馀华丽辞藻的文字,内容却在真实中见到趣味。还有很多她自己的人生感悟。加上她在异国他乡的故事,让读者很多想像空间。她的作品年代感不强,具有延展性,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像《撒哈拉沙漠》现在读也不会觉得突兀。可能如今沙漠里的人依旧是那样生活着的,我们没有去过沙漠的人,依然能够通过她的作品发现趣味,即便重读也不像是一本旧书。再加上三毛本身就有很多的人格魅力, 她的善良,对朋友、爱情的义无反顾,对事情的细腻观察,对人生的包容与释怀,给喜爱她的人很多持续爱着她的理由。再者就是我们回头看看三毛的各种形式的作品和性格,其实是年代感比较少的,至今让读者还有共鸣,甚至是她的穿着打扮到现在也不过时。“很多女性读者因为阅读三毛的作品开始旅行,她仿佛带着女孩子们看世界一样,她就是当时女性的眼睛。”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读者常常跟陈天慈说,想要活成三毛的样子,“或者是因为三毛在悲伤的少女时代找到了慰藉与同伴——教育体制下读书很辛苦的读者,看三毛的书会感同身受;00后的孩子们面对学习以及家庭关系问题时,通过三毛讲述少女时代的作品《雨季不再来》仿佛找到了同类。80、90年代为工作家庭忙碌的读者们则在三毛的撒哈拉以及国外的游历中找到共鸣。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关联,都会读到不一样的三毛。”

三毛被当成传奇,在陈天慈的理解里,这种传奇的光环下,其实有着令人敬佩的三毛精神,“她用身教教导我,勇气,自由,和坚毅。勇于和别人不同,又不伤害人的勇气,勇于走自己的路,承担后果的勇气。三毛对自由的向往和身体力行地追求,更是让她远赴撒哈拉沙漠,迎来不一样的人生。远走他乡看似坎坷,但是对很多人来说,那样的契机,其实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不管是沙漠中艰苦的环境,或者是三毛人生遇到的低谷,回到亚洲后人情和工作上的压力,三毛也很有毅力的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一一完成。这都说明三毛不是表面上只顾自己潇洒的浪漫自由,而是也有很多生活上对责任的担当和坚持。三毛是活在生活中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很接地气的。”

谜团二

荷西出事后的三毛情绪?

“一把把我们紧紧搂进怀里,抱得好紧,紧到我们都能挤出水了。”

大概两三岁时,陈天慈曾跟随姑姑前往作音乐家李泰祥家中做客。众所周知,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词的《橄榄树》是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在这次做客之旅中,陈天慈与姑姑留下合影——长发披肩的三毛屈膝在地,双手搂着小天慈的腰,小天慈的小手搭在姑姑肩上,俩人都甜甜地笑着。这张老照片也被陈天慈选为散文集《我的姑姑三毛》的书封。

1979年,荷西出事后,三毛从西班牙回中国台湾家中。当时刚上小学的陈天慈和双胞胎姐姐陈天恩,被爸妈拉着去机场。“整个现场闹哄哄的。虽然不确定是什么事,但我直觉家里出事了,远方的那位小姑要回来了。“不知道等了多久,小姑终于出来了。她拿着纸巾,掩着脸,不知道是在哭还是因为刚下飞机很累。所有人以最快的速度有计划地将她层层包围,密不透风。……”

三毛与双胞胎侄女陈天慈、陈天恩

在陈天慈眼中,“这是一个洋气的陌生小姑,浑身上下都和我们不同。小姑身上异国的香气,满是破洞的牛仔裤,五颜六色、披披挂挂的衣服,怎么看都和走气质路线的妈妈很不一样。小小年纪的我算是开了眼界,在旁默默观察。”“快叫小姑!”奶奶开口了。“姐姐妹妹,小姑回来了。快过来给小姑抱抱。”小姑用她细细的声音笑着对我们说。陈天慈和双胞胎姐姐天恩怯生生地慢慢走向小姑,“小姑左手天恩、右手天慈,一把把我们紧紧搂进怀里,抱得好紧,紧到我们都能挤出水了。这是小姑在历经人生变故时,回到家后的眼泪,我仿佛感到身后的奶奶也在擦拭欣慰的泪水。”

而天真、真诚的孩子,也在之后的相处中慢慢打开心房,渐渐爱上了这位“洋”小姑。三毛住在父母家中,每天写稿到深夜,起得很晚,陈天慈被安排中午唤姑姑起床。起初,陈天慈有些害怕,只敢走到房门口,姑姑三毛看到她出现,会主动唤她进去。那是一间充满特别香气的房间。“不是香水的味道,甜甜的,很清新。”

谜团三

三毛日常很高冷?

“爱讲鬼故事,很淘气,在家设立‘学渣有奖’”

三毛喜欢给两个侄女讲故事,往往都讲到很晚,双胞胎的爸爸,也就是三毛的弟弟催促她们不要讲了,该睡觉了,但是三毛从来不理会。她会悄悄对侄女说:“到我房间继续说,转移阵地。”孩子们来到三毛的房间,躺在地上铺好的床垫上,听着故事,慢慢地也都睡着了。三毛会让小孩子们点凉凉的西瓜、可乐、布丁、冰激凌、卤味这些大人平常不让吃的东西。三毛开车不快,技术也不是太好。有一回在台北植物园还一不小心发动车后开进了水塘里,吓坏了水里平静生活的鱼和虾,还有旁边的记者、读者和家人,“我们小孩吓傻之余也感叹小姑的真性情。”

在《闹学记》里三毛曾说过希望教室像游乐场。她努力在双胞胎侄女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这两个孩子享受学习,找到欢乐。她甚至在家设立“学渣有奖”。如果双胞胎考倒数第一,就可以拿奖。这话一出,把陈天慈的爷爷奶奶吓坏了,然而这场颠覆人们固有观念的打赌竞赛并不那么容易。班上50多个学生,要考到最后一名,和第一名一样的不容易。陈天慈想拿奖,“努力”了一段时间,最后终究是没有得到。在上课的时候,小女孩总是被道德感驱使,不敢不听课。考试的时候,会答的题乱写的话又觉得对不起老师,结果竟然一不小心进步了好几名。其实三毛只是想让她们明白一个道理,在学习上找到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最放松的时候才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成绩和排名都不要去在意。三毛热爱阅读。常常带双胞胎侄女天慈天恩一起去书店,在那儿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直到抱着一箱箱的书籍往车上搬才愿意离开。

陈天慈在书中写道:“我儿时和青春期的回忆里,没有三毛这位大作家,只有一个疼我们又爱和我们一起玩的大孩子三毛,一个总有些调皮点子,总是让爸爸担心教坏我们不肯早点睡觉的小姑,一个爱说鬼故事看我们害怕样子的淘气小姑。在我看来,她的人生剧本是个孩子王,是个创意王,是个从不在孩子面前显露半点悲哀的可靠亲人。“

谜团之四

30年前自杀之谜

“我们当时也不了解抑郁症,让姑姑经历了很多辛苦”

陈天慈关于姑姑三毛最后的记忆定格在1991年1月4日。那年她正在读高三。“一个被模拟考试烧坏心情, 天真地想像上了大学就一切都好,所以努力忍耐的年纪。”那天她回到家时, 家里是一片不寻常的空无一人, 当时没有手机,只能一遍背诵课文,一遍等待家人。突然看到电视新闻里放出现姑姑的照片——“很大一张,她笑得很灿烂,双手合十,微卷的头发自在地垂下,肩上还披着她喜欢的蓝绿色丝巾。”但她并没有放下国语课本,“以为又是次演讲或其他活动的报导。”但新闻主播李四端宣布三毛逝世的噩耗。与此同时,黏在墙上的电话在同时间惊人地响起, 她从自己母亲口中也得到消息的确认。

那几天虽然胆怯,不敢去到爷爷奶奶家,但陈天慈还是挤出勇气跟著爸妈去 ,“尽陪伴的孝道。从小不是个甜言蜜语讨喜的孩子,默默在旁花时间陪伴也是当时的我唯一能做的。奶奶拿著手绢, 眼泪没停过, 嘴里说着“妹妹,你怎么先走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安慰,只知道安慰也是多余。在旁叹气的爷爷还要商量后事,帮心爱的小女儿走完最后的一程。丧礼中一堆的记者,哭声混着吵杂声。我在心里问姑姑,会不会太吵,她一向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但也矛盾地希望见到爱她的人,记得她。”

在亲人眼里,三毛是一个平凡的家人。但其独特也还是被父亲陈嗣庆感受得到。陈天慈在书中记录了自己爷爷,也就是三毛的父亲,对三毛母亲说的关于三毛的话:“这孩子就是不一样,上帝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养好这个恩赐的孩子,她不属于我们的,她有自己的路。她心里的苦不是我们能弥补的,她在我们面前的平静也是在压抑,是她的孝顺,只要她快快乐乐地活着就心满意足了。”

姑姑的离去是陈天慈第一次经历永别。三毛的父亲是这样理解看待女儿的主动离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点站,三毛的离开是从人生火车上提早下了车。”

这个把爱与关怀给到无数人的奇女子为什么选择主动结束生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很多人有不解,也有猜测。身为家人,陈天慈认为是因为抑郁症:“她生病了,自己也控制不了,其实她很努力地要去控制,加上她的人生经历确实有许多悲哀的地方,比如荷西的离开。我们当时也不了解抑郁症及其症状,让姑姑经历了很多辛苦。”

谜团之五

三毛荷西爱情是艺术虚构?

“与荷西家人相会,见证三毛荷西爱情不是虚构”

三毛笔下的她和荷西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但也有一些人有疑问,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是不是艺术虚构?荷西真的存在吗?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陈天慈直接回应这个问题。她没见过这位传说中的大胡子姑父,有时候听姑姑提起荷西,言语间那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儿。

2019年3月,陈天慈还踏上了计划已久的西班牙探亲之旅,在当年三毛遇见荷西的小公寓,见到荷西的亲人。寻找到一些三毛和荷西留下的痕迹,去走姑姑曾经走过的路,去寻找那些与她相关的人们。确证了荷西并不是传说中的爱情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最近一部由西班牙纪录片《 三毛:沙漠新娘》,已经在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地参展放映,2021年三月来到中国。陈天慈也正在持续在和制片方沟通转达三毛读者关于去更多地方放映的盼望。陈天慈还透露,“还有些西班牙友人因为三毛开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这些都是当年用生活默默做文化交流的三毛给我们留下很宝贵的情怀,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延续做下去的。我也希望把写作这件事情延续下去,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她,让已经认识她的人能够再想起她。”

离1991年1月4日三毛远行那天,已经整整30周年过去了。陈天慈说,在家里“姑姑三毛”和其他家人没有两样,“我们并没有把她当个名人传奇。私下的她也是那样真实,有她的喜怒哀乐,有她担心和开心的事。每当她生日等重要日子,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做一些仪式感的事情,但是家人间会很自然地聊到当时和她相处的回忆,和平常一样地生活,相信这也是三毛最舒服的状态。”

对话

封面新闻:对您来说,三毛姑姑影响你最深的有哪些?

陈天慈:姑姑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她不是一个喜欢说教的人,她最喜欢的是跟我们讲故事。有时候会跟我们说说她去旅游的故事,还有她在书里看到的故事。她对我的影响是敢于尝试,对自己诚实。我们这年代相比于三毛的年代,其实是多了很多可能性的。三毛对世界的探索精神是需要勇气支撑的。我的爷爷奶奶,也就是三毛的父母,也是鼓励我们多尝试不同事物,这对我后来创业和在异国他乡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姑姑也是一个很尊重独立个体的人,小时候她常常鼓励我们自己做决定,自己选择,然后自己负责。她给我们的那本空白纸张的,《我的童年》就是一本让还孩子自己画出童年的书。姑姑总是说不要害怕画错,没有错的童年,只有你自己的童年,这应该也是她从小到大的人生理念。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还有哪些三毛的特质、优点,是读者还不太普遍知道的?

陈天慈:三毛小时候学过钢琴,绘画,还去过一个日本公司做过点站的工作,会点日文。三毛的理解力和说故事的能力特别强,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都会被她说得很有趣,她会比手画脚的演绎,还会装不同的声音语气。这当她在写滚滚红尘剧本时,也是和演员们一起演绎当中的角色。在我看来,三毛的演讲和说故事的技巧,还有对人的细致观察,贴心关怀,都是她不为人知的软实力,也是她由内到外最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封面新闻:三毛深热爱自由,敢想敢做。被人喜欢,但她也会被认为是过度浪漫不讲实际的文艺青年代言人。您如何看待这种状况?

陈天慈:正如我前面所说,三毛的浪漫和热爱自由都是建立在责任感之下的,对自己负责也对感情,对家人负责。三毛在很年轻时就一个人在海外求学,碰到很多文化差异和生活上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自己处理很多事情。这些在书中也能看到,三毛的生活也很平凡,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一些烦人的琐事,也有无能为力的软弱,不是只有浪漫天真,相信有理性的读者都能看到三毛真实呈现的生活。每个人心中的三毛都不同,如果你只想看到她的浪漫,那她在你心里就只有浪漫。如果你看到她生活上和思考上的独立,那她在你心中就是一个独立女性。恰巧,三毛有浪漫也有独立女性的不同面,事实上浪漫和独立两种特质在女性身上也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就看你是从哪个视角来看她。我的这本书 《我的姑姑三毛》就是想给读者呈现一个从家人视角看到更真实,更可爱的三毛。

三毛

封面新闻:您在做一些三毛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拜访三毛的朋友,荷西的姐姐等。在做这个事情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可以分享一些吗?

陈天慈:在做三毛文化推广时确实遇到很多巧合和冥冥中注定的事,。我也从很多姑姑以前的朋友,荷西的家人口中看到不同的三毛。在2019年3月份姑姑生日时,我在西班牙和荷西家人相遇,就在当年三毛遇见荷西的小公寓。荷西家人带我看了荷西从小住的房间,告诉我姑姑和荷西常常在房里聊天嬉笑,他们爱谈电影,音乐,也带我去他们常常去逛的商店,吃的餐厅等等。姑姑在西班牙生活的那部份对我们家人来说是相对陌生的, 虽然也听姑姑提起过,亲眼见到,亲身感受到却还是很激动,弥补了缺失的一块。访问姑姑故友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寻找。寻找遗失的拼图,寻找当时忽略的部分。有一场访问是姑姑的学生宋平女士,在《送你一匹马》中的《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姑姑特地讲了和她的故事。碰巧的是她和我念得是同一个中学。我在书中《完人教育》一篇中也提到我的中学是姑姑选的,她去那演讲就帮我相中了这个学校。后来认识宋平女士后,才知道当时就是她和姑姑介绍的这所学校, 就是她促成的这次演讲邀约,也间接促成了我的中学生活。这种缘分多年后我才恍然大悟。是不是姑姑在天上的小调皮?还真有点像是她会做的事呢!还有一次访问三毛干爹徐訏老师的千金徐尹白女士,她给我看了一些姑姑写给他父亲的信,流露出姑姑在异国想家的心情。这些彷彿是有人拉着我的手,我的脚,透过我的口去写未完的剧本,去发现一个完整的三毛,去实现她未完的心愿。

原标题:你们爱的三毛今天78岁了!对话三毛侄女拨开5大谜团:当时不了解抑郁症,让姑姑经历很多辛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